●行在陽秋(下)
六年(壬辰)正月朔,駕在安隆州。
二月二十五日,吳三桂破嘉定州,總兵白文選預遁。
清耿繼茂兵入欽州,開國公趙印選預遁。
杜永和守瓊州降清。
三月初八日,湖北晝晦,大風揚沙,至持燭而行。
官軍復沅州,又復平遂衛、藍田縣。
清破佛圖關,遂陷重慶。
夏四月二十日,清入敘州,總兵王俊臣、白文選退守永寧。
故四川提學任佩弦降於吳三佳。
十一日,德州雨雹,大者如瓜,殺三人,沈漕舟一。
十三日,清殺南陽伯孫元胤、安肅伯李建捷。
元胤聞杜永和之降,慟哭三日夜;清遂殺之,投屍江中。時前鋒將周彩、安肅伯李建捷,亦成棟養子,與元胤義兄弟也。建捷嘗從杜永和先登,廣州敗,走蒼梧,與元胤同護蹕,亦隨海內。欽州作難,已登舟出海,聞元胤被執,遂願與同死。
十八日,官軍復靖州,擒斬清總兵楊國勛。
二十一日,孫可望自靖州率兵眾攻湖南。清帥沈永忠遣張國柱禦戰,可望擊敗之。
六月,荊江侯張先璧朝行在,封玩國公。
晉馬進忠鄂國公。
吳三桂破石泉縣,巡撫詹天顏及曹湛等俱被獲。
天顏,福建人。
秋七月庚午朔,復寶慶。
初四日,安西王李定國、平東王孫可望復桂林,孔有德、陳邦傅、曾盛、祖秘希、孔承先、孫龍、孫延世、董英、袁道先等伏誅。
可望自行在出寶、沅,定國偏師輕騎扼有德於桂林,旬日下數十城,有德自刎。已獲其幼子,置軍中;至十三年己亥春,殺之。
十一日庚辰,黃霧四塞。
復永州。
擒斬清紀國相、鄧胤昌、姚杰等數十人。
八月十六日,復夷陵。
十八日,建極殿大學士朱天麟卒於廣南府,予祭葬,廕一子中書舍人,謚文靖。
孫可望敗清於靖州。
可望駐長沙善安縣。
博興侯張月降於清。
九月,清再陷梧州。
杜永和、張月執提督李明忠降於清。
詔授文日章為攸縣知縣。
吳三桂兵至龍安邊堡。
冬十月,撫南王劉文秀攻保寧,不克。
文秀自綿州出攻保寧;十日,吳三桂至,文秀撤圍退。
十一月十三日,官軍復衡州,擒清辰州總兵徐勇及劉升祚等。
十九日,清兵至湘潭,馬進忠退守寶處。
二十三日,清再陷衡州。
總兵馬□敗死。
十二月初五日,清陷藤縣,總兵羅超戰歿;再陷賀縣。
二十九日,清兵入平樂縣,彭俊陣歿。
是歲,封莫宗文安仁伯。
七年(癸巳)春正月□□朔,駕在安隆州。
二月,李定國、馬進忠兵入永州。
二十八日,永州陷,李定國走龍虎關。
孫可望駐靖州、總兵馮壯力駐奉天。
清帥耿繼茂破廉州,道臣王道光被執死。
道光,江西庚午舉人,初任雲南太和知縣。
三月,武陵侯楊國棟、安仁伯莫宗文攻常德,不克。
十七日,孫可望禦清兵於周家堡,敗回寶慶。
安西王李定國敗於肇慶,退駐柳州。
夏四月,郝尚文復以潮州內附,斬清知府薛信辰。
五月,封楊時清征定侯。
六月初四日,潮陽再陷。
閏月初九日,安西王李定國出師廣州,攻肇慶。
二十六日,總兵周金湯攻復遂溪,降其守將陳琪。
秋七月,李定國復化州、吳川、信宜、石城,定國以施尚義守化州。
初九日,李定國離肇慶。
十三日,李定國遣兵入賀縣、樂平。
二十一日,李定國率兵二萬攻圍廣西賊,不克。
定國圍七晝夜,清兵自奉天至,定國解圍。
總兵王之邦、卜寧、張蓋陣歿於陽朔。
叛將趙文貴執四川道孫胤乾至保寧,獻於清。
孫可望駐奉天。
李定國兵擒斬清廣西巡撫王荃可。
八月初五日,石城、遂溪陷。
化州陷。
九月十四日,潮州再陷,新泰侯郝尚文父子投井死,潮州道李兆京被獲死。
以王安邦內應也。尚文(一作尚久),以功歷升總兵,守潮州。清兵至,以城降附。戊(子)歲,李成棟內附,尚文復正朔,詔以為將軍,仍駐潮州。李敗,復降清為潮州總兵。尋加銜,管水師。中疑,不肯越省城。癸巳,復奉正朔,自稱復明將軍。挾諸鄉紳入城,盡反清所署官屬,願從者仍與原銜,不願者拘留之,唯教官以下聽。下各邑追印,多挾印去,空城以待。惟龍溪知縣焦某,舉城歸之。至是,清以重兵壓之,尚文父子投井死(一曰自縊死)。
冬十月,清師尚可喜陷吳川縣。
陳彝典、陳其策被殺。
十一月二十日,清督祖澤遠援鄖陽。
十二月十三日,清破郴州桂東縣黃蠟潭,巡撫朱俊臣陷陣死,總兵羅念等降。
是歲,官軍擒斬清廣西右江道參議金漢葸,樂平知府尹明廷、廣西副將溫如珍降清。
八年(甲午)春正月□□朔,駕在安隆府。以吳貞毓為大學士。
孫可望駐靖州。
二月,安西王李定國帥兵入高州,張月來歸。
夏四月初十日,李定國兵至雷、廉,遣將攻復羅定、新興、石城、電白、陽江、陽春等縣。
六月,李定國遣將攻梧州,不克。
官軍擒斬清湖廣湖北道右參議劉鼎祚、辰州知府王仕■〈王已〉。
秋七月,遣內臣至廈門島,冊封朱成功為延平王。
二十六日,平遠再陷。
冬十月初三日,官軍攻圍廣州。
十一月,詔改安隆州為府,改都康、萬承、安平、龍安諸州為府。
十二月□□朔,延平王克復漳州。
初六日,李定國攻新會縣。
十四日,清援廣州,官軍解圍。
十六日,李定國攻肇慶不克,還廣西。
南寧巡撫張起致仕。
起與孫可望標將賀九儀不和故也。
是歲,予大學士吳貞毓自盡,殺張■〈金鼎〉十餘人。
詔曰:朕以眇躬,纘茲危緒,上承祖宗,下臨臣庶。閱今八載,險阻備嘗,朝夕焦勞,罔有攸濟。自武衡肇梧以至邕新,播遷不定。茲冬瀨湍,倉卒西巡,苗截於前,虜追於後。賴秦王嚴兵迎扈,得以出險;定蹕安隆,獲有寧宇。數月間,捷音疊至;西蜀三湘以及八桂,洊歸版圖。憶昔封拜者,纍纍若若,類皆身圖自極,任事竟無一人。惟秦王力任安攘,毘於一人。二年以來,漸有成緒,朕實賴之。乃有罪臣吳貞毓、張■〈金鼎〉、張福祿、全為國、徐極、鄭光元、蔡宿、趙賡禹、周允吉、易士佳、楊鍾、任斗樞、朱東旦、李頎、蔣乾昌、朱議、李元開、胡士瑞,包藏禍心,內外連結,盜寶矯敕,擅行封賞,貽禍封疆。賴祖宗之靈,奸謀發覺,隨命朝廷審鞫,除賜輔臣吳貞毓死外,其張■〈金鼎〉、張福祿等同謀不法,蒙蔽朝廷,無分首從,宜加伏誅。朕以頻年患難,扈從無幾,故馭下之法,時從寬厚,以至奸回自用,盜出掖廷;朕德不明,深自刻責。此後凡大小臣工,各宜洗滌,廉法共守,以待升平。
附孫可望奏:為行在諸奸矯敕盜寶,擅行封爵,大為駭異。隨奉皇上賜書,將諸奸正法,仰見乾綱獨攬,離炤無私。首惡吳貞毓、張■〈金鼎〉、張福祿也,為從者徐極、蔡宿等也;皇上立寘重典,以彰國法矣。蓋李頎,臣弟也,剿虜失律,法自難寬。方責圖功以贖前罪,而敢盜寶行封,是臣議罰諸奸,反以為應賞矣。且臣所部諸將士,比年來艱難百戰,應賞應罰,惟臣得以專之。故名器宜重,早已具疏付揚畏知奏明。即畏知之服上刑,亦以晉中樞、旋晉內閣之故。原疏具在,可復閱也。因憶兩粵並陷時,駕蹕南陵,國步既已窮蹙。加之叛爵焚劫於內、虜首彎弓於外,大勢岌岌。卒令駾喙潛跡,宴然無恙,不謂非賀九義等遵王朝令星馳入衛之力也。又憶瀨湍移蹕時,危同累卵,諸奸惡力阻幸黔,堅追隨元胤敗死。使果幸防城,則誤主之罪,寸礫遂足贖乎?茲蹕安龍三年矣,纔獲寧宇,又起風波;豈有一防城、一元胤可以再陷聖躬手?臣累世力農,未叨一命之榮、升斗之祿,亦非原無位號不能自雄者也。沙定洲以雲南叛,臣滅定洲而有之,又非無屯兵難於進攻退守者也。總緣孤憤激烈,冀留芳名於萬古耳。即秦王之寵命,初意豈能覬此哉!故楊畏如之齎奏疏中有云:今之奏請,為聯合恢剿之意,原非有意以求封爵也。臣關西布衣,據彈丸以供駐蹕,願皇上臥薪嘗膽,毋忘瀨湍之危。如皇上以安隆僻隅,錢糧不敷,欲移幸外地,唯聽睿斷。自當備辦夫馬錢糧,護送駕行,斷不敢阻,以蒙要挾之名。
前南寧知府顧祖奎卒。
祖奎,吳江人,祝髮為僧,卒於肇慶之白雲寺。
九年(乙未)正月□□朔,駕在安隆府。
二月,孫可望駐貴州,以部將朱養恩守南陵。
安西王李定國自賓州入南寧。
撫南王劉文秀駐川南。
三月二十九日,昭平陷。
屬平樂。倪志倫、歐光大、袁啟秘、徐麟俱降清。
夏四月二十六日,李定國兵敗。
標將王成、張士祿、嶺西道陸士瑞、□道李昇、東安知縣羅大經俱降清。
五月二十三日,劉文秀、馬進忠與武大定等攻常德,不克。
冬十月,蜀鎮胥登榮降於吳三桂。
一作胥發榮,明年正月降。
十年(丙申)春正月□□朔,駕在安隆府。
夏四月,安西王李定國迎駕入雲南。
定國兵至□州,詭為清兵戰敗。孫可望部將關有才之兵遂奉詔入安隆州,執可望家屬以去。
六月,潯、南、恩、恭俱降清。
秋七月,義寧伯龍韜駐柳州。
韜與李定國為應援,旋被獲死。
十八日,延平王攻福京。
九月十九日,清入辰州。
冬十月,夔州巡撫鄧希明、總兵張元凱降於吳三桂。
希明,自獻賊亂後,與元凱同屯墾開縣。入覲安隆,授官。
十一年(丁酉)春正月□□朔,駕駐滇都。
進李定國為晉王。
秋九月,秦王孫可望謀叛,移師犯滇;晉王李定國、蜀王劉文秀奉命討之。師次曲靖府,十九日戰於交水,可望奔潰。
二十一日,叛藩孫可望遣賊將張勝間道襲滇,中書科中書舍人朱斗垣遇賊不屈,死之。
先是,可望謀逆,其部將白文選將所屬來歸。上嘉之,封文選為鞏昌王;遣尚寶司楊楨幹、中書朱斗垣賫敕往曲靖軍中,途遇賊兵,遂為所害。
二十二日,晉王李定國班師援滇,擊張勝於渾水塘,擒之,斬於市。
保國公王尚禮卒於滇中。
以馬吉祥為大學士、李國為司禮監。
進撫南王劉文秀為蜀王。
是年,文秀遣總兵王俊臣、姚之貞等統兵三萬人攻保寧,為吳三桂所敗。俊臣、之貞俱死,喪卒千餘。
萬翱、彭萬夫、李春秀等降於清。
翱,原任兵部尚書,萬夫,為某官,春秀,舉人,降於清偏沅巡撫袁廓宇。
冬十一月十五日,孫可望降於清。
可望為定國所敗,率家卒數千人,詣保慶,降於清,封可望為義王。後隨出獵,被射死。初,可望部將桑某者降歸定國,故可望窮蹙,奔降。桑某後為清兵獲,械至北京。入見,桑慷慨自□□釋之。
十二月,清兵攻雲、貴。
泗城州士官岑繼祿降清,為嚮導,引清兵從間道直抵安隆。時晉王李定國守盤江,聞報,自統精兵三萬人倍道趨戰,我師敗績。
十二年(戊戌)春正月□□朔,駕在滇都。
二月,原任總兵鄧凱朝行在。
凱,江西吉安人。初,同楊廷麟、劉同升、萬元吉,龔棻等奉隆武正朔,起兵江西。其父某,死國事。
夏四月,官軍克橫州。
秋八月十七日,延平王克復臺州。
授鄧凱為隨扈總兵,守大明門。
是年冬十月初七日,上遣內臣李崇貴召凱入朝。上曰:爾忠義老成,可即隨護東宮。賜銀一百兩,賜銀鼎杯一只。
冬十二月十五日,駕離滇都,傳幸永昌。
新津侯譚宏、仁壽侯譚毅、總兵譚憲、譚大圖俱降於清。
文臣方峙等同降。
鞏昌王白文選以兵二萬人守貴州七星關,敗於清。
曲靖知府蓋世祿降於清。
世祿,貴州畢節衛選貢生也。
十三年(己亥)春正月□□朔。
初三日,清兵入滇都。
提督總兵劉之扶、許大元、總兵王宗臣、王有德、劉將朱文彩、朱文盛、提學道徐心箴、光祿寺少卿管雲南、分巡洱海道黃復生等俱降於清。復生仍管洱海道,心箴署臨沅道。
初四日,駕幸永昌。
吳兵已入貴州,上在雲南倉卒聞報,群臣束手無措。太僕寺正卿辜延泰(仁壽人)請駕即日幸蜀,開荒屯練,以圖便利。上意未決,晉府中書金公祉(雲南人)極言入蜀不利。是時,文武臣僚,滇人居多,皆思保妻子,弗欲遷;勸上寢之。吳兵分道前進,一從火洪、龍元、安龍入,一目率諸將從烏蒙人。上聞警,卒起行,先生至永昌(?)。
沅江知府那燾起兵戰敗,登樓自焚。父子、夫婦,闔門皆殉義死。
泰安伯竇民望力戰不克,死之。
時晉王兵駐磨盤嘴,先遣大定營泰安伯竇民望領步兵三百人前行。與吳兵遇,民望誓將士為殊死戰,自持■〈雨上隻下〉刀殺吳騎將數十員、騎步兵三十餘人,益畏縮欲退。是夜,民望復謀文勝捷擊吳軍;將行,為小子所洩。吳知之,別遁得免。明日,民望復殊戰死,三百人且盡,尚存一小子奔吳營降。吳詢知民望,令槍砲齊發。民望受數百鎗彈,從脅穿透,戰如故,持刀潰圍走,尋上所在;行三十里,血湧僕地死。吳遂整兵前進。
晉王李定國退入交趾。
閏月十八日,駕幸騰越州。二十日,遂行,以靳統武為護駕總兵。
其兵即孫可望之眾也。二十一日,統武竄去。
二十八日,駕入緬關,緬人來迎。
二十九日,駕留蠻莫。次日遂行。
初,上在永昌,大學士馬吉翔、編修貴州塗敷功、吏部左侍郎四川鄧士廉、大理寺正卿齊環、沐國公天波、左衛將軍四川徐鳳翽等二百餘員及宗口二十餘人不俟大軍齊發,先入緬界。
是月,雅州伯高承恩及諸土司據兵守境。
二月□□朔,文武諸臣自騰越齊罪緬境。
初四日,馬吉翔、李國棄太后、東宮,先奔井梗。
初五日,鞏昌王白文選遣兵至■〈口垔〉哇城迎駕,不值而去。
禮部侍郎潘琪卒。
十七日,清兵入永昌騰越州。
十八日,駕幸井梗。是晚,文武諸臣會於御舟前,議遣總兵鄧凱、行人司任國璽使緬;馬吉翔止之。
吉翔恐二臣先行,言其過也。
二十八日,遣馬雄飛、鄔昌琦使緬。
緬王請大臣過河相議,乃遣二臣。惟通事傳說皆神宗時事;所去敕書,彼出神宗敕相對,分寸不符,疑以為偽。出沐國公印相對,乃信。緬因神宗二十二年因亂來滇請救,本朝不允,遂絕貢。
三月,通政司朱蘊金、總兵姜承德自縊死,總兵潘世榮降於緬。
沐國公天波、綏寧伯蒲纓、晉王總兵王啟隆等集於大樹下,天波曰:緬酋待我日疏,可就此處走護勒撒、孟良等處為善。吉翔與李定國有約,力阻之。十七日,陸行者到■〈口垔〉哇對河,離城五、六里而營。緬酋疑我圖其國,發兵圍之;有波傷者,餘各星散。晉王總兵潘世榮即降於緬,通政朱蘊金、吉翔中軍姜承德各縊死。
夏四月,馬吉翔舉錦衣衛丁調鼎、考功司楊生芳使緬國。
二十六日,大理寺卿徐環卒。
安隆所總兵周文隆降於清。
文龍,自田州遣弁赴肇慶納降。
光祿寺少卿盧桂生降於清,吳三桂授大理府知府。
時晉王遣應奇說桂生歸正,應奇被執送吳三桂,殺之(?)。
五月初四日,緬王遣官以龍舟迎駕。
初五日,駕離井梗。
初八日,緬王羈駕於孟坑城外(地居者梗)。
緬王接駕,見中國男女財帛,心利之,欲圖害上。遂謀奉駕,安置孟坑城外;四面皆海,人不得通。初七日,駕至哇哇城對河,結營。初八日,進者梗,即前陸行者所札地也。構草房十大間,上居依然以竹為城,每日百餘兵守護。
初九日,緬人進貢,上優賜之。
相傳緬婦每日貿易如市,諸大臣皆短衣跣足,混入緬婦貿易,據地雜坐談笑。緬官乃曰:天朝大臣,如此規矩,安得不亡!
行人司任國璽請設廠衛。
十六日,儀制司□□朱沖卒。
江西宗室。
以使緬功,楊生芳文選司郎中,加丁調鼎五級。
敕緬隘官截止追駕官軍。
馬吉翔與緬隘官敕一道,內云:朕已航閩,復有一切官兵,都與截殺。
六月,安德侯狄三品執馮雙禮獻於清,授抒城侯。
三品,雲南建昌總兵;雙禮,已封郡王。
二十一日,安南臣武公姿降於清。
武公姿,官宗國公。遣人至雲南,獻降表。
二十二日,延平王舟師克鎮江,圍南京。旋退入海,總兵甘輝等死之。
高承恩為其弟承裔所殺。
部將爭立,自相攻擊。
清陷馬湖、敘州,□□伯提督總兵陳希賢等降。
鄖中郝永忠等固守。
秋七月,清陷成都,總兵趙友鄢等降,御史龐之泳、主事賀奇俱繳印降。
清遣川南道高毓苔招降原任四川巡撫萬任。
八月,滇國公沐天波使緬甸,入其城。
緬俗以八月十五日各蠻來貢,欲張大聲勢。天波至彼,令跣足以緬臣禮見。天波不得已,從之。歸而泣告於眾曰:我故屈者,為保全皇上計耳。禮部楊在、行人任國璽各疏劾天波屈節於緬夷,疏留中。
上不豫。
以患足故。
九月,緬人進稻穀。
緬進稻穀,給各窘迫者。吉翔據為己物,私其所愛者。鄧凱不平,於朝內大罵之。時有吳永爵者,乃吉翔之旗鼓,仆凱於地,損一足。
光澤王儼鐵、大學士郭之琦、總兵楊祥被獲不屈,死之。
時雲南既陷,之琦等避入交趾。交夷懼,縛送廣西,被害。之奇絕命詩云:十載艱虞為主恩,居夷避世兩堪論;一聲平地氛塵滿,幾疊幽山霧雨翻。曉澗哀泉添熱血,暮煙衰草送歸魂;到頭苦節今方盡,莫向西風灑淚痕。成仁取義憶前賢,異地同心著幾鞭;血比萇弘新化碧,魂歸望帝久為鵑。曾無尺寸酬高厚,唯有孤丹昭簡編;萬卷詩書隨一炬,千秋霜管俟他年。祥,蜀人,不識字,以忠義自許。臨難神色不變,望西叩首謝恩,危坐就刑;觀者無不流涕。
命造曆日。
從鄧凱請也。
冬十月,郝承裔以嘉定、邛、眉等州叛降於吳三桂。
未幾,承裔反正。至辛丑年,被獲死。
蜀鎮寧侯王友進遣官降於吳三桂。
安南都統使莫敬耀入貢於清。
是冬,嘉靖州陷殺被(?)。
十四年(庚子)春正月,駕在孟坑城外。
德陽王至濬降於清。
至濬,初奔交趾,與太監王應遴同匿高平境內。自安南莫敬耀後,勢益孤危,故至濬亦降。
三月初一日,潁國公楊武叛降於吳三桂。
三桂令陽武招降貴州布政司朱企炅(岷藩宗室)、武靖侯王國璽、兵部侍郎尹三聘、編修劉茞、尚實楊楨幹、知府范春鰲等六人,六人遂繳印降,赴北。大學士方端士降於清。
禮部司務王應偉卒。
秋七月,緬人邀滇國公沐天波再入其城,不允。
緬使曰:此番可冠帶而去。天波終不允。
八月,郝承裔以雅州內附。
九月,晉王李定國出孟艮,與白文選入緬關。次桐泊,疏請迎駕,不果。
定國迎駕疏內言:前後三十餘章,不知曾到?今與緬王相約何地交遞。而諸臣在內只圖安樂,全不圖即出險,緬官求敕一道去了。外俟久無消息,乃拔營而去。以湖廣道御史鄔昌崎改升河道,掌六科。
從馬吉翔所薦也。
授烏撒知府王祖望禮部主客司。
祖望,晉王藩前人,能醫。中宮有疾,用其藥而愈。
太常寺博士鄧居詔疏陳時事。
居詔疏為停止不急之務、仰祈修省等事,內侵吉翔及各員自謀自銜等語。蓋指行人任國璽欲轉江西道而言也。吉翔怒,奉旨:該衙門知道。旨方下而國璽回道及各升轉旨旋下矣。居詔不平,即劾國璽;國璽亦劾居詔。一日,上召面質,不果。惟吉翔、國泰傳旨云:鄧某當學好,免杖。
碎國寶以給各員。
吉祥奏:外有大臣三日不舉火者,上不信。次日,吉祥、國泰複合奏,上怒,擲皇帝之寶,命掌璽太監李國用碎之。國用叩頭,辭不敢。又次日,吉祥、國泰碎之,以散給各員。上怒曰:你們要收門生,特把朕作人情耳。
十五年(辛丑)春正月,駕在孟坑城外。
二月,吳三桂破為乃麻衣。
龐吉兆、吉佐等俱被獲。
咸陽侯祈三昇降於吳三桂。
三昇與定國不和,獨走戶臘。三桂遣官招之,遂率兵七十餘人涉遠而降。孟津伯魏勇、總兵劉芝林、王有功、邵文魁等俱降,勇旋病歿。
鞏昌王白文選賫奏迎駕。
二十八日,白文選遣緬民賫奏至云:不敢速進者,恐為所害;必令彼送出為上策。璽書答之曰:不五、六日,離本處止有六、七十里,已搭浮橋來矣。數日後,緬兵斷浮橋而去。吉翔、國泰挾駕自重,不思出險。或欲暗相糾結擁東宮,因殺吉翔、國泰,奪路而出。即為吉翔、國泰所覺,密奏其結盟投緬,旨命錦衣衛搜獲,為首者殺之。
夏四月,赫承裔被獲死。
御前總兵馬寶降於吳三桂。
五月朔,大學士馬吉翔、司禮監李國泰入宮講書,賜之坐。
江西道御史任國璽奏為時事三不可解,謂上年本請開講,期年不行,今勢如累卵,不思出險,尚然如此講書,必須科道侍班。議軍務,則有沐勳臣、王皇親等,豈翔、泰之獨君也。言詞切直。次日旨下,著任國璽獻出險策。國璽奏:能主入緬者,必能主乎出緬。今日事勢至此,乃卸肩於建言之人乎?時,王祖望、鄧居詔各疏劾翔、泰,有內官日:爾上千金萬本亦何用!其擅權若此。禮部楊在講書,賜之坐;典璽李崇貴以為非禮。次日,亦賜崇貴坐。崇貴辭曰:今雖亂世,禮不可廢。每講,崇貴出外。一日,東宮問楊在曰:哀公何名?在不能對。
初五日,瑞昌王薨於緬甸州。
二十二日,緬酋莽猛自弒其兄。
先是,御前總兵馬寶降於吳三桂,即使為間至緬王,備言吳三桂所以遣之故。且曰:苟能送帝出,則富貴可立至也。緬酋於是令寶至孟坑,居上左右。上以寶為舊臣,弗之疑也。緬酋既受三桂命,遂決計出獻。其親兄知之,謂曰:不可;因人之危而為之利,不義。且彼兵至也,天之所立、中土之所戴,我不能助而反為之害,是逆天也。逆天不祥,不如且全之,任彼後圖。緬酋即縛其兄弒之。
六月十八日,緬酋偽請盟,馬吉翔、李國泰等從之。
緬使來云:我王初立,怕你們立心不好,請去吃咒水;等你眾人走動,好去作生意。不然,日用亦難云。
十九日,緬酋殺我文武官僚三十餘人。
吉翔、國泰聽信緬酋之謀,不論大小官員俱攜去,與緬酋盟。巳刻,緬酋以兵三千圍所紮處,乃曰:爾等大漢,可出來吃咒水;一箇不出來,即亂槍殺死。諸臣良久乃出,出俱被執而死:松滋王以下,馬吉翔、馬雄飛、蒲纓、鄧士廉、鄧居詔、楊在、鄔昌琦、任國璽、王祖望、裴廷謨、楊士芳、學錄潘璜、郭璘、典簿齊應選、總兵王自金、安朝位、陳謙、龔勳、吳承爵、張宗位、錦衣衛大堂任子信、張拱極、劉相、宋宗宰、劉廣銀、宋國柱、丁調鼎、司禮監李國泰、秉筆李茂芳、楊宗華、李崇貴;又周某、盧某、曹某、沈某,俱失名。
駕幸黔國公沐天波署,緬僧進食。
黔國公沐天波、靖東將軍魏豹、總兵王啟隆等俱遇害。
上與中宮將自縊,鄧凱勸之曰:太后年老,將誰為依?上乃止。緬兵入宮搜取財幣,貴人、宮女及各官妻孥自縊者甚眾。上與太后等二十五日俱聚於一小房,經險二時,忽通事引守護緬官至,乃喝曰:不可害皇上與沐國公。彼時,尸橫遍地,緬官請上移出沐國公房內,大小二百四十餘人恰住一樓,母子啼哭,聲聞里外。閱三日,幸有緬僧私進飯食,且悲哀不已,乃知早去各臣悉被殺。時有沐天波、王昇、魏豹、王啟隆,各傷緬兵數人而死。有皇親家小子名來安,年甫十三,兵擒之。乃曰:有銀與你。抵腰假作取銀,乃拔小刀刺傷緬兵而死。
吉王自縊薨。
吉王同妃入宮自縊,皇親標下總兵姚文相、黃華宇、熊惟寶、馬某、秦某、錦衣衛趙明鋒、王大維、王國相、吳承胤、朱文魁、鄭文遠、李既白、凌雲、尹襄、朱議漆、千戶吳某、百戶嚴某、內官陳總遠、劉楊二貴人、松滋王妃、皇親任國璽、姜承德、妻楊氏俱於十九日自縊死。又起陸諸人,先後遇害者:通政司朱蘊金、姜承德、潘世榮、向鼎忠、范存禮、溫如珍、副總兵高昇、李勝(武崗用恨王)、馬九功、王皇親標下劉典隆、戴某、張某、陶某、內府劉九皋、劉衡、汪國泰、段能忠、謝安祚。
施氏曰:緬酋既弒其兄,遂以次殺上左右從官。緬酋將天波至城上,木板鋸解,以示城外。上遣人登城遙諭曰:事已不可為矣,從朕文武各官各已見害。城上所鋸解者,即沐上公也。朕亦萬無生理,可致謝晉王,各自為計;否則,城外當有變矣。王及諸將士皆下馬羅拜,大呼痛哭,聲振天地。上遙聞,亦哭。次日,晉王憤恨悲號,遂大剿孟坑城外,雞犬不留而去。自是,人心無主,兵多散去。
秋七月,緬人貢物。
二十一日,緬人乃修原所,請眾人安住,貢米、銅器等物。二十五日,又進獻鋪蓋、銀布等物甚厚;乃曰:我王子實無他意,因爾各營在外殺害地方,遂恨入骨,乃眾民所為也。
上不豫。
冬十一月初八日,吳三桂兵至木邦。
白文選遣副將馮國恩至木邦偵之,中伏被獲。國恩遂降於三桂為向道。
十八日,上召總兵鄧凱入宮。
是日午刻,召凱入宮諭曰:太后病矣,而賊信又急,為之奈何?白文選,朕欲封他為親王;馬寶,欲封他為郡王。
吳三桂兵至錫波,白文選奔茶山。
二十日,三桂發兵追文選於茶山。
二十四日,吳三桂入緬甸境。
初,三桂在騰越、宋腮,兩遣人通緬酋,使送駕出降;否則,加兵。緬酋益決計謀逆。
十二月□□朔,吳三桂兵駐舊晚坡。
舊晚坡,在緬城之東。是日,緬相錫真持貝葉緬文降於三桂。其文有願送駕出城,但祈來兵退紮錫坡;猶慮三桂之襲其城也。
初三日,緬酋內叛來,上及皇太后、皇后、皇太子、公主如舊晚坡,緬酋殺華亭侯王維恭。
是日未刻,二、三緬官來見曰:此地不便,請移別所。爾國兵將近我城,我處發兵必由此過,恐為驚動。言未畢,數蠻子將上連杌子抬去。太后等悲聲震天,行至二百步,乃有轎三乘至。太后等上轎,大、小、男、女毫未收帶,步行約五里,渡河到岸,暗黑不識何兵。二更到營,始知為吳三桂矣。初四日,歸老營。初五日曉,鄧凱匍匐上帳前曰:今日事至此,皇上當行一烈,使老臣得其死所。上曰:固然;有太后在。且洪某、吳某世受我家恩,未必毒及我母子。初六日,拔老營,復轉啞哇;欲攻緬城,未遂。初九日晨,發還淇,一路大小俱與馬匹。進御膳,用金碗,不用銀碗。上與東宮俱進鮮服、鋪蓋,內官、宮女、各官妻妾均與衣被。
吳三桂以車駕還南。
施氏曰:吳三桂兵亦出境,將入緬,路遇鞏昌王白文選。是時,文選兵尚強,因山路窮僻,斥堠不通,猝遇無計,不敢戰,遂降。自是,三桂無所忌憚矣。緬恐,遂令馬寶誘上曰:晉王兵去此未遠,臣欲從間道奉駕奔其軍。上從之。緬使人從上,所至則吳軍矣。
十六年(壬寅)春正月十三日,駕還滇都。
三桂日進膳、服等物,俱倍前。
夏四月,太皇太后王氏不食崩。
三桂令人奉上居滇故都督府等,嚴兵防守,八旗兵皆集。上屢欲見三桂,三桂不肯見。皇太后不食□日,遂崩。
原任戶部尚書龔彝死之。
彝,永州人,天啟乙丑進士也。具酒殽,進謁上所。守者不許,彝厲聲曰:此吾君也!我為其臣,君臣之義,南北皆然,我祗一見耳,何拒我為?守者往啟三桂,三桂許之。彝遂入,堂上設宴,請上出朝。禮畢,進酒。上稍謝,痛哭不能飲。彝伏地痛哭,亦不能起。再勸上飲,上勉飲三爵,彝再拜不止,遂觸地而死。上撫之慟,幾僕。
上崩,皇太子遇害。
施氏曰:從官扶上進,八旗諸將士皆望而呼萬歲曰:此真主也。我等雖有主,今知其安在?不如奉此以成不世之功。事將成,滿、漢諸大臣皆割辮而起,為下所洩。三桂知之,大驚,即令輦上及皇太子出,以弓弦絞於市。時太子年十二,臨難大罵曰:黠賊!我朝何負於汝?我父子何仇於汝?乃至此耶!是日,天大昏黑,風霾並作,人影不見。上既遇害,三桂使人炙尸揚灰,傳賜諸將。前所謀奉上八旗諸將士共二千餘人,皆殺之,令沒其妻子。
雜錄曰:吳三桂標將有商於吳者,問以舊晚坡之事。據云:十二月初二日,三桂至舊晚坡,檄緬送駕,緬亦遣人相聞。薄暮,緬人送人首十七至三桂營,營中訛言駕崩。及三鼓,讙言駕至矣。隨眾出迎,見二艘渡江來,一為上及太后、中宮、東宮、公主,一為遇害諸臣家屬,有緬相及蠻兵二百餘人俱至。三桂送上及宮眷於公所,上南面坐,達旦。三桂標下各官相繼入見,或拜、或叩首而退。少頃,三桂進見。初甚倨傲,見上長揖。上問為誰?三桂噤不敢對。再問之,遂伏地不能起。及問之數至,始稱名應詔。上切責良久,三桂緘口伏地若死人。上卒曰:今亦已矣。朕本北京人,欲還見十二陵死,爾能任之乎?對曰:臣能任之。上令之去。三桂伏,不能起;左右挾之出,則色加死灰、汗流浹背。自後,不復敢見。
吳三桂以總兵鄧凱隸滿州鑲黃旗;不受,為僧去。
秋七月,吳三桂遣藩下蝦護送皇后、公主至北京,奉旨命禮部養贍於別室,仍撥宮女二人奉侍。
是月二十九日,晉王李定國薨於景線。
定國薨後,以世子嗣興託靳統武,統武奉嗣興為晉王。有馬斯良者,定國之表弟;心忌統武,遂勸嗣興降於三桂。
附記:壬寅隨駕回滇諸人。
吳師相炳一子一女同妾;子名宏猷,南京人。鄔昌琦一子,三歲。魏豹一子宗皋,南京人。姜承德三子,北京人。丁調鼎二子。趙明鑑一子、一僕。黎應祥千戶,廣東人。王祖望小子新兒。鄧居詔家丁鄧玉。前府都督康晉生一子。總兵鄧凱。東昌李君調云:緬酋送駕舊晚坡,在庚子十二月;而龍馭賓天、皇太子遇害,則辛丑三月十八日也。君調時在三桂營中目擊者,此云壬寅,未知何據?